联盟广告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名牌产品

合肥巨笔绘就环巢湖区域现代农业生态和美图景

发布时间:2013-08-30 | 来源:合肥日报 | 责编:

  新闻摘要

  在平稳快速发展中调整产业结构,在产业结构中实现更高质量、更高速度的发展。

  其中,农业,尤其是环巢湖周边农业的结构调整,不仅关乎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大棋局,更直接关系到巢湖水环境的向好之路。

  合肥秉持“生态为本、效益为先”,全面提速环巢湖生态农业产业带建设,既实现了巢湖农业面源污染的逐渐消减,又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还在环巢湖区域打造出一幅五彩缤纷的现代农业图景。

  把农业结构调整贯穿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始终,合肥正在打造治水进程中一项“永不落幕的工程”。

  结构调整巢湖水质面源污染逐渐消减

  巢湖南岸,庐江县同大镇永安村,3200亩葡萄园,葡萄籽粒香甜。同大镇耕地保有量约10万亩,其中约2万亩像永安村这样种上了葡萄。如今,在该镇沿巢湖岸线上,最近处离岸0.5公里就能见到葡萄园。

  镇农技推广站站长吴晓勤告诉记者,葡萄施肥直接把肥料埋进土里,不会顺水流入巢湖。同时,给葡萄打药只用杀菌剂,不用杀虫剂,基本不会污染水环境。大面积推广葡萄种植前,这里种的是水稻,因靠近巢湖,打药、施肥对巢湖污染极大。

  “湖岸线以外5公里,将以绿色、生态、无公害的农业种植为主。”该镇副镇长张桂兰介绍,目前,这项工作正在推进,预计未来2年左右完成。

  像同大镇这样,在环巢湖周边,合肥加快蔬菜、经济果林、园艺等特色生态产业布局,着力促进形成以“优质低碳、绿色经果、健康渔业、生物科技、文化休闲”为主要标志的环巢湖现代生态农业产业体系。

  “农业面源污染是造成巢湖水质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市农委有关专家介绍,其主要是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地膜等农用物资的不合理和过量使用,以及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的任意排放而造成的水体、土壤和大气的污染。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生态农业正在逐步取代水稻等传统农业,巢湖水质的面源污染得以逐渐消减。

  市场引领绿色种植有力带动农民增收

  发展生态农业,合肥充分尊重市场的引导力量,让看得见的经济效益带动农民自发调整产业结构。

  “现在种莲藕,年收入比种水稻翻了3倍还多。”王永义是庐江县白山镇的莲藕种植大户,在该镇金沈村承包着近2000亩藕塘,现在,莲藕已远销北京、上海等地,经济效益明显。

  同样的土地,种水稻时污染物通过附近的白石天河排入巢湖;如今,藕塘像一个“净化器”,白石天河里的污水流进藕塘,到莲藕采摘季节,经过水生植物净化的水再被提灌到白石天河流入巢湖,藕塘的生态效益凸显。

  葡萄种植大户周三长也在受益。周三长承包了近40亩地,全部种植葡萄,每亩地毛收入在1万元/年。

  种惯水稻的周三长改种葡萄后,尝到了增收的甜头。“种葡萄是种水稻收入的3~4倍。”

  不仅种植大户收入倍增,把土地流转给大户的农民,收入也随之水涨船高。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为鼓励种植生态农业品种,环巢湖周边乡镇对农民流转土地给出了优惠条件。一位乡镇负责人告诉记者,土地流转给大户后,农户每年可得到500斤稻谷价格的补偿,按国家保护价换算,补偿款直接打到农户银行卡里,今年,亩均补偿标准达675元。

  对于生态农业基地,政府则助其完善道路等基础设施,为基地经营者顺利经营保驾护航。

  布局提升环湖区域绘就现代农业图景

  “环巢湖旅游大道盛桥镇段建好后,路外侧200米范围内都将被种植上经济苗木。”庐江县盛桥镇副镇长张安东指着在建的环巢湖旅游大道介绍,届时,这些经济苗木带,将成为一个景观绿化带。

  盛桥镇是一个经济苗木种植大镇,境内九成以上的林地种植着雪松、红枫、广玉兰等经济苗木,销售网络遍及华东6省1市,甚至辐射更远。

  结合镇情,盛桥镇计划在途经该镇的11.4公里长环巢湖旅游大道种植经济苗木,车行环巢湖旅游大道之上,盎然生态绿意扑面而来。与合肥市的规划相呼应,环巢湖区域“一带三区五大板块”中的“一带”,即为环巢湖旅游大道,将来,以此为中心,合肥将加快建设和提升一批兼顾产业与休闲功能的休闲园区,形成集生产科普、休闲体验、旅游观光、生态景观、农渔风情为一体的多功能休闲农业产业带。

  大圩镇新民村的葡萄,长临河镇罗店村的设施蔬菜……坚持特色产业规模化,规模产业特色化,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环绕巢湖,合肥正精心培育一批特色农业专业村、专业镇。截至目前,环巢湖区域市级以上“一村一品”专业村发展到110个。

  特色农业村镇、板块、产业带、区域,不仅实现减排,还能为市民提供无公害的生态农产品,更成为环巢湖区域的颗颗明珠,逐步呈现“稻海麦浪、碧波鱼跃、水清岸绿、蔬果飘香”的江淮鱼米之乡农业特色图景。·赵登岩·

  短评:

  结构调整,市场引领,布局提升……针对农业的面源污染,我市以农业结构调整为切入点,坚持“生态为本、效益为先”,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无公害农业,努力实现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的有机统一,现已初步获得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不仅让面源污染逐步减少与被控制,而且充分挖掘出农业的经济效益潜力。这既是合肥治水进程中一项“永不落幕的工程”,也是一项名副其实的富民工程。

  ·王旭东·

2005–2013 中国农业品牌网 版权所有 中文域名:www.中国名牌农产品.cn
客服电话:010-51669640 地址:北京海淀区圆明园西路3号
QQ在线沟通:加zgnypp@qq.com或1817603169为好友
京ICP备100538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9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