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广告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农机农具

丘陵地区玉米机械化这块硬骨头怎么啃?

发布时间:2013-08-13 | 来源:农民日报,作者:张艳玲 | 责编:

近日,在四川省仁寿县珠嘉乡踏水村,农机手刘威将一台定制的玉米联合收割机开进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基地。伴随着“轰轰”的马达声,两行一人多高的玉米陆续被卷进旋转的辊筒,金黄的玉米棒被带皮收进果穗箱内,已经焦干的秸秆则直接被粉碎还田,玉米行旁正茁壮成长的大豆苗则安然无恙。

  近日,在四川省仁寿县珠嘉乡踏水村,农机手刘威将一台定制的玉米联合收割机开进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基地。伴随着“轰轰”的马达声,两行一人多高的玉米陆续被卷进旋转的辊筒,金黄的玉米棒被带皮收进果穗箱内,已经焦干的秸秆则直接被粉碎还田,玉米行旁正茁壮成长的大豆苗则安然无恙。

  与我国东北、华北地区相比,西南丘陵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玉米机收才刚刚起步。这次成功作业,不仅意味着攻克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机械化难题,更对西南丘陵地区玉米机械化收割困局的突破具有重大的意义。

  小身段玉米收割机丘陵地里跑得欢

  下午三点,太阳炙烤着大地,四川农业大学位于仁寿县踏水村的示范基地里,玉米秸秆已经被晒得焦干,玉米棒也热得“探出了头”,而套作的大豆行则还是绿油油的。

  农机手刘威轻巧地爬上玉米联合收割机,发动,起步。对准待收的两行玉米,收割机辊筒迅速旋转,前方的玉米植株便被卷进了辊筒。收割机开过之处,只剩下不到10厘米的玉米茬口。在地头,一位留着络腮胡、头戴草帽的中年男人认真地观察着这台行进中的收割机,并时而弯腰察看茬口。他就是这台机器的研制者之一,四川农业大学农机专家吴维雄教授。他告诉记者,与东北、华北地区使用的玉米联合收割机相比,这台玉米收割机“体型”要小得多。

  10分钟不到,一亩玉米便收割完毕,玉米棒被带皮收进果穗箱内,秸秆则直接被粉碎还田,玉米地里套作的大豆则安然无恙。“机器小巧,转弯灵活,操作起来比较轻松。”才接触玉米收割机不久的刘威告诉记者。

  要推广农技农艺携手攻难关

  “在平原地区,注重大马力、高效率,而在西南山地丘陵地区则必须考虑灵活便捷性。”吴维雄说,这不仅是由丘陵地区的特殊地形决定的,也是由当地种植习惯决定的。

  原来,由于人多地少,为了最大程度挖掘土地的产出效益,西南地区一直有套作传统。在四川,大豆和玉米一直被视为“黄金搭档”。“人们很早就发现,大豆玉米习性互补。”四川农业大学副教授王小春介绍,高挑的玉米正好庇护喜阴的大豆,而大豆的根瘤菌则为玉米提供了营养。

  但大豆和玉米如何种植,才能将这种互利共生发挥到极致呢?由四川农业大学副校长杨文钰教授带队研发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多年来,通过不断尝试玉米行之间、大豆行之间以及玉米大豆之间的行距,终于找到了最佳的组合。”王小春介绍,目前通过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可以实现玉米比净作增产10%,还能多收一季大豆。

  虽然找到了玉米大豆共生的最佳模式,但如何实现机械化却是一个难题。根据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两行玉米间距为0.4米,玉米带的总宽度仅为1.6米,这就对农机提出了具体要求。“在北方,玉米行间距一般为70多厘米,比西南地区宽,而且其为净作玉米,可以4行甚至6行一起收割。”四川农业大学副教授雍太文说,不同的种植模式,决定了不同的农机需求。

  农机农艺必须联手攻关。2011年,针对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四川农业大学与河南农业大学、河南郑州三中公司开始着手研制。经过近3年的努力,目前这台“迷你”型的玉米联合收割机已经进入终试阶段。

  “但要推广,还需要下大力气。首先,要让这种玉米联合收割机发挥到最好的效果,就必须大范围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这一模式;其次,还要争取将其纳入国家农机补贴目录。”吴维雄介绍,目前这种机器的价格在6万元左右,若纳入补贴,农民支付的部分将大大减少。

  才起步西南丘陵地区玉米机械化是块硬骨头

  近年来,随着农机补贴力度的加大,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特别是在东北、华北等平原地区,水稻、小麦、玉米等大宗作物已经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西南丘陵地区拖了全国的后腿。”吴维雄说,虽然水稻、小麦的机械化率近年来有很大提升,但玉米的机收率目前仍几乎为零,远远落后于平原地区。

  为何西南丘陵地区玉米种植的机械化水平停滞不前?吴维雄认为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在西南丘陵地区,地势高低不平,道路崎岖,农机要开进地里是个麻烦事;二是地块小,规模化程度低,一块地没走几步就可能到头了;三是种植模式不规范,玉米行距随意性大。

  仁寿县农技站站长李双全告诉记者,前段时间县里组织了170多名农技干部外出参观学习,其中90%的人都是第一次见到玉米联合收割机。在他看来,要解决玉米种植的机械化问题,最大的难题在于规模化。“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实现规模化种植的难度很大。”李双全说,农民对土地收益的心理预期越来越高,有的农民不愿意种地,免费送给村里人种,但一旦有业主来流转承包,价格就上来了。

2005–2013 中国农业品牌网 版权所有 中文域名:www.中国名牌农产品.cn
客服电话:010-51669640 地址:北京海淀区圆明园西路3号
QQ在线沟通:加zgnypp@qq.com或1817603169为好友
京ICP备100538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9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