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广告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饲料

饲料业期货服务考察:从“看趋势”到“算利润”

发布时间:2013-05-30 | 来源:期货日报 | 责编:

  生意社05月30日讯 在一些人眼里,期货价格是用来“炒”的,但在越来越多的现货经营者看来,期货价格里蕴含着许多奥妙。

  看期货盘渐成企业“必修课”

  瑞达期货南昌营业部总经理张天勇给期货日报记者讲起这样一件事:数年前他还在做期货公司业务员的时候,曾向一家知名的饲料业预测,豆类现货价格将要下跌。当时期货概念还不太普及,这家饲料企业并没有把他的话当回事。谁知,不久以后,市场证实了他的判断,这使对方立即对他刮目相看。张天勇说,其实他那时候对豆类市场也并不十分熟悉,之所以“不幸言中”,只不过是看到美国CBOT豆类期货价格出现了大幅下跌。

  如今,关注国内外豆类期货价格几乎成为很多相关企业每日的“必修课”。

  中粮粮油有限公司饲料部总经理助理王希军告诉记者,中粮每天会在期货市场上午第一小节交易结束后,才会参考期货盘面价格向经销商发布豆粕、玉米报价。当天余下的交易时间里,如果期货价格变化较大,还会对报价进行调整。

  安徽嘉丰粮油饲料有限公司负责人张贤武也说,目前,当地油厂的豆粕报价主要按照大连豆粕期货主力合约价格加上一定的升贴水来确定。

  而在几年前,豆粕市场价格主要由大的油厂来主导,“几个老板凑一起开个会就报价了”。现在由于豆粕期货市场交易活跃,价格发现作用明显,期、现货价格紧密相关,原有的大油厂的“一言堂”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被打破了。豆粕贸易商和饲料企业在采购原料时,都要先观察下期货盘面行情,再确定可接受的采购价格和规模。

  利用期货信息精细化管理风险

  除传统的通过观察期货价格变动趋势确定采购、销售策略外,一些企业对期货价格信息的利用已从“定性”转为“定量”。记者看到中国玉米网提供给客户的的一份经营建议,上面从正反两方面来推导期、现货的价格,量化了期、现两个市场之间的联动特点,并提出了套保建议。首先是利用产地现货出库价,加上仓储、物流、利息、交割成本等各环节费用,推导出不同期货合约理论交割价格,与盘面价格做基差对比。然后再把不同合约的期货价格作为基础价格,减去各环节费用推导出产地的出库价格,与实际的产地出库价对比。“4月23日,北方产区吉林长春市的玉米出库价为2210元/吨,推导出8月抵港成本为2425.61元/吨,9月合约理论交割成本2493.25元/吨,而当时盘面价格在2360—2370元/吨,出现较大正基差。”该机构建议客户做买入套期保值的操作。

  路易达孚(北京)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涛告诉记者,他们在开始“进口—加工—销售”流程之前,会预先根据大连豆粕、豆油(7478,-82.00,-1.08%)期货远月合约价格,和该合约月份之前两个月到港的国外大豆报价,测算是否具有套保利润,并参考测算的数据向下游客户报出点价基差,使每笔业务的利润率都置于相对精确的控制之下。他说,下游豆粕经销商和大型饲料企业也在积极参与期货市场,“纯粹做现货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2005–2013 中国农业品牌网 版权所有 中文域名:www.中国名牌农产品.cn
客服电话:010-51669640 地址:北京海淀区圆明园西路3号
QQ在线沟通:加zgnypp@qq.com或1817603169为好友
京ICP备100538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9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