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广告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合作社

银川:合作社兴起循环经济热

发布时间:2013-05-14 | 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业新闻网 | 责编:

  

    今年年初,宁夏银川金凤区农民董自宏在自己成立的合作社里建成了600立方米的大型沼气池,实现了农业生产中“养殖——废弃物资源化——种植业”的良性循环系统,而这种绿色循环的农业发展模式,正被越来越多的银川农民合作组织所接受。

    银川市玉美农民专业合作社位于金凤区良田镇魏家桥村,是一家集奶牛养殖、设施果树栽培以及农家乐经营的农民合作社。近日,当记者见到合作社理事长董自宏时,他正在对温棚前的小路进行硬化。虽然已经算是拥有一份产业的老板,但董自宏对农业的热情一点都没减。“我就是这个村的农民,这几年,国家的惠农政策多,形势和环境也变了,农业搞好了也挣钱。”董自宏说,“现在合作社占地200亩,牛场存栏奶牛610头。去年,合作社投资了400多万元,专门建了一个沼气池。”

    据金凤区农牧水务局能源站农业推广员沈彦平介绍,随着养殖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园区内粪便污水的排放严重污染了水源,破坏了生态自然环境。大型沼气池可将养殖场生产的牛粪及冲洗污水转化为沼气、沼液、沼渣,沼气用于场区发电和沼气锅炉燃烧,沼液、沼渣用于基地内35栋温棚果树及农作物的灌溉施肥,实现了奶牛场污染“零排放”。沈彦平说:“合作社用上这个项目,最大的优势就是省钱,沼液、沼渣、沼气都是由自己的沼气池生产的。而且,沼液和沼渣对于温棚里的果蔬而言,是很好的有机肥料。”

    时值5月,当大地上的桑葚还处在生长阶段时,玉美合作社温棚内的桑果却已经红了“脸”。“这里的桑果4月20日就全部上市了,在市场上每公斤卖到120~140元。”董自宏说,“这些桑葚都是用沼渣、沼液作为有机肥,口感好得很。我已经种了4年,每年能产桑果2000公斤左右。其中一部分卖,一部分让农家乐的客人过来采摘。”

    董自宏告诉记者,除了桑葚,在合作社的温棚里还种着葡萄、油桃、李子、梨等。“我已经投入了500多万元,为的就是让合作社的农产品有特色,这些品种都是我去外地考察学习后引进的。”

    同为良田镇魏家桥村村民的吴翠宁,把自家的土地以每亩700元的价格流转给玉美合作社后,她又在合作社打工,每天的工钱是60元。吴翠宁说:“我以前有2亩多地,种水稻和小麦,一年下来,种地的收入还不到1万元。现在把土地流转出去,再去打工,挣着双份钱。”

    银川市农经站站长王颖说:“建立沼气池的合作社在银川各个县区都有,大多是依托养殖业,将动物粪便用作沼气原料,再将沼液、沼渣作为有机肥。目前,合作社组织与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都是农场经济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的重要经济载体,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 张国凤)

    编后

    2002年,农业部向全国征集到了370种生态农业模式或技术体系,通过专家反复研讨,遴选出经过一定实践运行检验,具有代表性的十大类型生态模式,并正式将这十大类型生态模式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农业部的重点任务加以推广。令人欣喜的是,今天从南部的广西钦州到西北的宁夏银川,生态模式的绿色农业不再是星星之火,而且这种环保生态农业模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农民合作社所接受。

    由此看来,围绕生态农业发展合作社,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2005–2013 中国农业品牌网 版权所有 中文域名:www.中国名牌农产品.cn
客服电话:010-51669640 地址:北京海淀区圆明园西路3号
QQ在线沟通:加zgnypp@qq.com或1817603169为好友
京ICP备100538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9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