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广告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合作社

代表委员热议农业合作社发展 让农民走进“共富时代”

发布时间:2013-01-29 | 来源:东北网 | 责编:

  

  黑龙江日报1月29日讯 去年加入到克山县仁发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农民,成捆分红利。没有加入的农民,看着挺眼馋。入社和不入社,差别可不小。如何做好土地流转,扶持农业合作社发展成为今年两会上委员和代表热议的话题。

  告别小农 破解“大农业”瓶颈

  近日,克山县河南乡仁发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将800多万元的红利陆续分到1222户社员手中。这几天,乡信用社都是合作社的社员拿着成捆的百元大钞来存钱的,农户们喜笑颜开,村民刘国军看在眼里羡慕不已。

  刘国军因为担心合作社弄不下去,就一直没有参加。去年家里14.2亩地,秋后一算账一亩地的纯收入130元左右,几乎等于白忙乎。刘国军几天前找到合作社,带地入社。

  2009年以来,河南乡共有4个村1222户农户将3万多亩地流转到了仁发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对土地实行统一管理,大机械耕作,亩分红从2011年的710元发展到去年的769元。可以说,长期困扰我省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业面积不足、覆盖人数不多、经营收益不高的难题,在克山县仁发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找到了答案。

  克山县河南乡党委副书记卢玉文说,近年来,“种一年地不如干仨月活”的现象愈发明显,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外流,更多耕地只能由老人和妇女耕种。不仅难以应用先进技术和大型机械,农业生产质量也无法保障。对此,省政协委员于佩常说,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蓬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劳动力、资金、技术、土地、设备等生产要素的整合,提高了我省农业机械化、标准化等方面的经营水平。

  “仁发”模式如能推广,将会吸引更多农民把土地交给农机合作社,既能加快应用农业技术和大型农机的速度,又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解决农民因收益低不愿意种地等问题。

  规模经营 掌控市场“话语权”

  今年对于绥化市北林区连岗乡向荣村的农民曹猛来说,喜事接二连三:首次当选省人大代表,加入的合作社效益又看好,去年一算,家里纯收入4万多元,比入社前翻了两番。

  曹猛所在的连岗乡,有两个成立四年多的大型农机合作社,有600多户农民入社。曹猛说,没有合作社前,种地时间长,而且种地成本还高。现在有了大农机,种地成本降了不少。曹猛对记者说:“过去农民都是小门小户的,农资买得少,价格就高,不能与大型农资供应商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形成对等交易。组建合作社之后,土地规模扩大,需求的农资也多了,市场议价能力也大大增强,许多农资生产企业找上门来洽谈。价格优惠了许多,成本随之降低了。”

  省政协委员王剑说,农民“抱团”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社,通过横向一体化实现了土地规模经济,并紧紧围绕与农产品相关的上下游产业,通过涉足生资购进、农产品深加工,减少中间环节,延长产业链条,“社企合作”走出了农业产业化的新路子。

  据省农委农机局局长郑联邦介绍,通过压缩中间环节,我省的各级合作社初步摸索出了具有互帮互助性质的农业合作社生存模式。过去从粮食生产到销售的中间环节过多,众多农资经销商、粮食运输商、粮贩子侵蚀了本属于农民的收益,而成立合作社的首要任务就是组织农民从减少中间环节上做文章。

  仁发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凤玉打算,将来要打造一个“全产业链”模式:无论是生产所需的农用物资,还是包括米、面、粮、油、家电等消费品,都可以通过合作社进行集团采购,跟生产厂家实现无缝对接,掌控话语权,并通过“社企对接”将农民产出的农产品就地加工,提高初级产品的附加值,让农民收益最大化。

  创新机制 提高市场化运作程度

  没有土地规模经营,合作社就没有效益,没有利益共同体,合作社就没有生命力。农民、土地、合作社的有机统一构建了农业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人大代表许德东谈到,我省合作社发展势头很旺,但大部分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很多制约性问题,要想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必须解决这些问题。由于金融部门放贷有限,审核严格,而且周期短,给合作社经营造成了巨大压力。从自身来说,农业合作社普遍存在服务范围窄、作业项目单一的问题,市场运作化程度并不高,运营效率较低,机械“吃不饱”等。

  许德东建议,金融部门对合作社实行信贷优惠政策,使合作社能够以较低的利率顺利贷到发展资金;鼓励农民以资金、土地等要素入股进社,通过对土地的重组、规划和平整,扩大土地规模面积,解决小地块与大农机的矛盾。制定打破行政区域界限的相关政策,使农机合作社跨区规模作业,延伸作业项目,让机械有活干、能吃饱、有效益,促进农业合作社健康规模发展。

  落点

  今年我省各类合作社将达3.5万个

  截至目前,我省共有各类合作社2.5万个,入社农民25.5万人,带动农户100多万户,基本覆盖全省各乡(镇)。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我省将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着力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尊重农民意愿,支持土地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各类合作社发展到3.5万个,力争农村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4200万亩。 (吴利红 王彦)


 

2005–2013 中国农业品牌网 版权所有 中文域名:www.中国名牌农产品.cn
客服电话:010-51669640 地址:北京海淀区圆明园西路3号
QQ在线沟通:加zgnypp@qq.com或1817603169为好友
京ICP备100538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9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