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广告
当前位置:首页>>联盟>>专家联盟

陈俊渝——园林花卉学家

发布时间:2013-09-24 | 来源: | 责编:

  

89岁老院士结下63载花缘 
  梅花暗香沁人,形神俱清,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中华文化现象。有人说,如果一个人将自己的一生和梅花融为一体,该是多么高雅浪漫,富有诗情画意。今年89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俊渝先生就是一生与梅相伴的人。 
  
  不解之缘 
  
  日前,在北京市植物园第十八届桃花节期间,身为植物园名誉顾问的陈老出现在活动现场,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满头银发的陈老笑声爽朗,他以洪亮的安徽普通话与记者聊起了与梅花63年的不解之缘。 
  
  陈老出生在封建官僚大家庭,“我从小在南京长大,当时家里有60多个成员,复杂得很。为了躲避大人之间的勾心斗角,我一放学就去花园,跟着两个花匠学种花,感觉到无穷的乐趣。” 
  
  高中毕业后,他立志要学习种花,报考了金陵大学农学院园艺系。从1943年起,陈老开始在四川进行梅花品种调查。“我很反感封建家庭那种浮华、俗气,我选择梅花,因为我爱梅的品格,朴素无华,清淡雅逸。” 
  
  南梅北移 
  
  1957年,陈先生到北京林学院任教。“因为当时梅花受气候影响过不了黄河,北京看不到一棵梅。我要让南梅北移。”经过陈老的努力,上世纪60年代初,梅花终于在北京“安家”。他告诉记者,目前北京已有30多个梅花品种,沈阳、长春等地也有梅花开放。国花之梦 
  
  “中国是花卉王国,全世界有2000种以上的花卉都是从中国传出去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片,而国花就是国家的名片。”去年,陈老在北京植物园展开了自国花评议搁置以来的第一次公开宣传活动。 
  
  陈老说,在传统花文化上,国人很早就有用梅、爱梅、赏梅、艺梅的习惯,对梅花有深厚的民族感情,梅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他认为,根据国人对花卉的喜欢传统,以“牡丹”和“梅花”做“双国花”似乎更好些。为了能让“国花”早日有个明确名称,陈老一直不遗余力地努力着,甚至以“没有国花,死不瞑目”表达了自己的心愿。 

2005–2019农业品牌网 版权所有 中文域名:www.中国名牌农产品.cn
客服电话:010-62828098 地址:北京海淀区圆明园西路3号
QQ在线沟通:加zgnypp@qq.com或1817603169为好友
京ICP备100538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9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