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广告
当前位置:首页>>服务>>产品推广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吹响现代农业号角

发布时间:2013-10-02 | 来源:中国科技网 | 责编: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鼓励和支持新增补贴、支农项目、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三农专家表示,通过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组织化程度,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加快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应对当前农业经营方式面临新挑战的有效举措。当前我国农村正发生深刻变化,农业经营方式面临诸多新挑战,经营规模小、方式粗放、劳动力老龄化、组织化程度低、服务体系不健全是突出表现。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有利于有效化解这些新问题和新挑战,保障我国农业健康发展。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充分体现了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国际经验表明,现代农业需要相适应的经营方式,集约化、规模化、组织化、社会化是现代农业对经营方式的内在要求。  
  
  专业大户:保障粮食生产再创新高  
  
  当许多人还沉浸在过年的氛围时,河北藁城北营村的种粮大户张二丑已经忙上了,“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说了,要加大对种粮大户的扶持力度,俺种地的劲头更足啦!先把农资备好了,一开春麦田管理就能跟上!”  
  
  张二丑种庄稼快20年了,去年承包了200多亩地,种的全是强筋麦新品种藁优5766。为提高耕种效益,他还与科研机构签订合同,获得免费技术支持,将承包地建成良种繁育基地。  
  
  说起国家惠农补贴来,老张的评价是“很实惠”。“联合收割机、旋耕犁、喷灌机、播种机俺都有。原价7万多的联合收割机,自己花了6万,加上其他农机具花了不到20万,农机购置补贴使俺省了4万多元。”老张说,去年每亩地国家给了他良种补贴20元、抗旱补贴10元、肥料补贴10元……各种补贴加起来一亩地有150多元;市里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每亩节约肥料100元,推广节水高产技术,每亩又节约电费、人工成本27元。这样算下来,一亩地能省出300元来。  
  
  “听说今年国家和省里都要扶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继续增加农业补贴,俺们就像吃了定心丸。”张二丑表示,如果有可能,他还打算多包点地,“再增几百亩地,俺照样能照料过来。  
  
  强农惠农的利好政策和措施,极大地调动了种粮大户的积极性。不仅在河北,在江西等地也是如此。近年来,江西省通过发放种粮大户直接补贴、开展大户粮田建设工程等扶持措施,促进粮食生产向种粮大户和种粮能手聚集,实现土地分散经营向规模化生产转变。截至目前江西全省已涌现百亩以上种粮大户1.2万余户,种植面积达416万亩。  
  
  在江西,许多种粮大户以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为平台,采取“合作社+公司+农户”的运作模式,带动农民种粮致富,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2012年,江西省粮食总产量突破415亿斤,粮食生产再创新高,其中种粮大户发挥了重要作用。  
  
  家庭农场:培养职业农民  
  
  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概念首次在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引发热议。  
  
  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负责人表示,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传统的种粮大户相比,“家庭农场”经过工商注册,有法人代表,企业化程度更高。近年来,上海松江、湖北武汉、浙江宁波等地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在农业部确定的33个农村土地流转规范化管理和服务试点地区,已有家庭农场6670多个。  
  
  从生产实践看,家庭农场既坚持了以农户为主的农业生产经营特性,又扩大了经营规模,解决了家庭经营低、小、散问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表示,纵观世界各国农业生产经营,没有不以农户为主的,家庭经营方式始终难以被替代。但随着农业发展,家庭经营方式暴露出规模过小,成本高、风险大等问题。家庭农场无疑是将两者结合起来的最好方式,既坚持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户特性,又通过适度规模经营,以集约化、商品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从经营效果看,家庭农场是培养职业农民、将一批年轻人留在农村务农的有效途径。由于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家庭农场在发展过程中会自动实现代际传承和新老交替。在宁波慈溪,为了实现收入最大化,当地多个家庭农场中的年轻人没有选择外出务工,而是留在家里务农。家庭农场的规模效应让这些年轻人在务农中获得了可观的收入,而他们身上也初具职业农民的影子。  
  
  与此同时,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经营也是对工商资本汹涌“入农”大规模、长时间占用农地的一种矫正。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在带来资本、技术、管理等优势的同时,也存在规模过大、非粮化经营等问题。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以一个家庭所能顾及的范围为限,可实现规模经营与精细化管理的有机结合,实现收益最大化,避免了规模小而无效、规模大而不精的双重弊病。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家庭农场”的方向已定,但由于刚刚起步,家庭农场的培育发展还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家庭农场的认定标准、登记办法仍有待明确,相关的税收、用地、金融、保险等扶持政策也亟需制定出台。  
  
  合作社:走向“抱团”  
  
  在中国产粮大省吉林,农业经营方式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前不久,吉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在长春成立,约5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加联合会,这意味着吉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走向“抱团”发展。  
  
  吉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会长于强说:“联合会成立后将主要依托吉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网,提高合作社产品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增加合作社收入,为会员提供市场价格、行业走势等信息服务,规避风险,提升合作社市场竞争力。”  
  
  据介绍,截至2012年末,吉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3.08万个,同比增长37%,带动农户190多万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47%。全省涌现出了一大批产业覆盖面广、组织化程度高、带户功能强、在当地有一定影响力的合作社。  
  
  中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其他探索一直在进行。2010年11月,甘肃农垦集团与吉林省前郭县签订合同,对王府站镇的2.25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实施集约化经营。项目涉及当地5个村,共1374户4122人。示范区打破原有一家一户的分散耕作、分户经营管理模式,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方式,集约经营,使有限的土地  
  
  释放出巨大能量。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保持持续健康发展,正由数量扩张向数量增长与质量提升并重的方向转变,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日益显现。  
  
  无论是成立农业合作社还是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都是中国各地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探索。吉林省农科院副院长董英山认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后,就是为了让肯种地、会种地的农民得到实惠,意味着中国通过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现代农业的号角已经吹响。  
(中国科技网)

2005–2013 中国农业品牌网 版权所有 中文域名:www.中国名牌农产品.cn
客服电话:010-51669640 地址:北京海淀区圆明园西路3号
QQ在线沟通:加zgnypp@qq.com或1817603169为好友
京ICP备100538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988号